组织架构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威廉希尔官网 > 组织架构 > 正文

新能源装备与质量工程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8-04-28 点击数:

新能源装备与质量工程研究所是2018年由原制造系统与质量工程研究所、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整合而成。其中,制造系统与质量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原名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研究所(又名CIMS所),并于2008年更名为制造系统与质量工程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质量科学与工程应用的单位,在质量自动化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润滑理论及轴承研究所是1994年经批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润滑理论及转子系统开放研究实验室,1999年改名为现代设计及转子轴承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师资队伍:

新能源装备与质量工程研究所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高级工程师2人,助理研究员1人。研究所已培养博士60余人,硕士300余人。现在读博士后及博士生20余人,硕士生80余人。研究所属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学科,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现代质量工程、新能源装备等学科方向的研究开发及教学工作。

高建民

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gjm

王昭

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wangzhao

高智勇

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zhygao

陈琨

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chenkun

徐亮

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xuliang

王荣喜

副研究员

http://gr.xjtu.edu.cn/web/wangrongxi

黄军辉

副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huangjh

姜洪权

副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hqjiang

马登龙

副教授

https://gr.xjtu.edu.cn/web/denglong.ma

孙岩桦

副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sunyanhua

陈富民

副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fmchen

耿海鹏

副教授

http://gr.xjtu.edu.cn/web/genghaipeng

李云龙

高级工程师

http://gr.xjtu.edu.cn/web/ylongli

周健

高级工程师

http://gr.xjtu.edu.cn/web/jzhou

冯圣

副研究员

http://gr.xjtu.edu.cn/web/wangshihu

杨柏松

副研究员


席雷

助理教授

https://gr.xjtu.edu.cn/web/xilei

研究方向:

装备制造与服役质量技术研究

智能制造与制造信息化技术研究

光机电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

装备热设计与可靠性研究

新能源装备技术研究

研究生课程:

现代集成制造系统

工程光学

制造系统建模、性能分析与优化

光学信息处理

设计及制造质量工程

本科生课程:

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

企业与生产运作管理

工程光学(ⅠⅡ)

研究所近10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机床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研究课题等纵向科研项目80多项和企业应用项目60余项,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10余项,取得发明专利及国家软件著作版权7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6本,发表科研论文400余篇。

教学成果:

徐亮负责的《机械设计基础》MOOC课程2017年度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实验条件:

本所具有较为完善的科研实验条件,拥有大型关系数据库、实时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大型有限元计算工作站、数控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机、热线风速仪、粒子示踪器、机械旋转部件高效冷却结构热-机械耦合特性测试系统、微结构数字全息显微测量系统、光测量实验平台、装备冷却技术实验平台、高速转子疲劳强度及极限强度测试设备、真空热处理实验环境、高速齿轮箱驱动系统、100吨压力机、高速电机磁悬浮轴承实验台等科研环境。

数控加工中心

20110322297.jpg

三坐标测量机

应变信号采集分析系统

1346397001

粒子示踪器

热线风速仪及流场测量系统

微结构数字全息显微测量系统

机械旋转部件高效冷却结构热-机械耦合特性测试系统

%E4%BB%AA%E5%99%A81

光测量实验平台

装备冷却实验台

装备冷却技术实验平台

高速转子疲劳强度及极限强度测试设备

真空热处理实验环境

5Q6H5803

高速齿轮箱驱动系统(1万-8万转)

100吨压力机

100_2239

高速电机磁悬浮轴承实验台

科研成果:

共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3项,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奖1项,威廉希尔足球网科技进步奖多项。2001年获国家863/CIMS主题先进科技工作者奖。发表文章110余篇,获软件著作版权4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合作出版专著1本。

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理论与技术方面,提出了以过程控制为核心、以PDCA循环为特征的集成制造质量系统体系结构及方法,研究开发了面向大型装备制造的集成质量系统。研究成果在航空企业和大型装备制造业(如:西安飞机公司、成都飞机公司、成都亚光电子,汉中燎原航空机械厂、东方汽轮机厂等企业)得到了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成果获2009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企业资源规划与生产过程管理方面,从企业物流与价值流之间的内涵联系入手,提出了以主生产计划和成本计划为主线的物流与资金流双闭环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了ERP系统与PLC和ABC思想方法的集成系统体系结构,建立了一个适应于离散制造业的ERP与ABC集成的系统模型。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咸阳偏转集团、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和众多煤炭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获陕西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在装备服役质量控制方面,提出了基于设备群的脆弱点分析方法及基于维护链的维护资源优化方法。建立了一套面向分布式复杂机电系统健康状态分析与异常模式发现的理论与体系,开发的基于大数据驱动的“复杂机电系统健康状态管理系统”在渭河煤化工集团、榆林炼油厂得到成功应用,取得明显经济效益。

在无损检测与缺陷识别方面,开发了无损射线底片数字化仪器,该仪器已在企业得到应用。

在产品热分析与冷却结构设计方面,建成一个在国内领先的高温涡轮叶片双工质冷却实验平台。

在研究生及本科生教学方面,主持承担了“威廉希尔足球网研究生创新实验环境建设项目”,获2008年度威廉希尔足球网教学成果

1)承担科研项目

863、973、重大专项

1. 100kW级微型燃气轮机及其供能系统,国家973计划,2007AA050501,2007.01-2014.12,副组长虞烈,640万

2. 大型动力装备制造问题研究:涡轮叶片双工质冷却实验平台建设及复杂通道蒸汽冷却特性研究,国家973计划,2007CB707701,2007.01-2011.12,高建民,国拨79万,东汽研究院配套500万

3. 大型动力装备制造问题研究:非定常局部扰动与复杂结构系统全局热动力奇异性, 国家973计划,2007CB707706,2007.01-2011.12,虞烈,539万

4. 先进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国家973计划,2013CB035704-05,2013-2017,耿海鹏、周健、孙岩桦,394万

5. 面向分布式制造的MES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国家863计划,2012AA040907,2012-2013,高建民,1159万

6. 面向化工生产装置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与风险控制技术研究,国家863计划,2006AA04Z441,2007-2009,高建民,91万

7. 石化设备群的故障诊断与健康状态管理系统研究及开发,国家863计划,2007AA04Z432,2008-2010,副组长高建民,272万

8. 面向高端电力装备的车间级数字化制造系统开发,国家重大专项,2012ZX04010071,2012.6-2014.12,高建民,526.75万

9. 大型能源动力装备“制造、服役”过程检验检测与集成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2017YFF0210500,2017-2020,高建民,600万

10. 智能配电网复杂用工况下的计量传感和校准技术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QI专项,高建民、陈琨,250万

11. 高端能源动力装备核心部件与运行诊断公共平台,西安市发改委和西安市财政局,2017-2019,虞烈,1000万

12. 船舶热能发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2017-2021,工信部,耿海鹏,980万

13. 面向重大